6月11日,第25届上海国际电影节“中小成本影片创新发展之路”的圆桌论坛上,徐峥、杜庆春、张大勇、梁静、李非等电影人就中小成本电影的创新发展进行了一场深度讨论。
关于中小成本电影在市场机制下的多个维度发展,例如:发行、制作的方法论,以及如何更好的融入市场和商业体系,几位资历深厚的电影人都给出了深刻的个人见解。
“同样的剧本,同样的项目,不同预算其实可以做成不同的影片,依据实际情况调整是一个整体制片的思维。”成功打造《我不是药神》和《爱情神话》等多部影片的徐峥给出了自己专业的考量。他表示,现在一部电影的成本要划分不同的阶段去综合评估,需要对预算进行实时地调整。对于后者影片能在市场上有一定声量,他也坦言背后会有运气加持的成分。因为比起这些光鲜亮丽、成功拍摄的项目,自己团队的背后还有着无数个被否决的项目。
(相关资料图)
他一度怀疑是团队的选剧本的眼光过于苛刻,但在自己投身其中后也会有了更深刻的认知。
就内容底层而言,徐峥分享对于把控内容的核心点是:以人为本。由于自己是演员出身,对作品中人物会有着分外严格的要求,人物是否有感染力,他/她的情感和命运历程能否打动人,于他而言都将成为检验作品的一项硬性考核。
圆桌会议上,他直言自己在多次参加过电影创投会后也逐渐意识到,年轻的创作者们在创作电影的过程中是需要有更加全局观的考量,这种考量的思维实际上是要去设想手中的作品拿到院线去面对观众时,对于消费者而言接受这样产品和作品时的感觉,还要反复去归纳这样的想法。
“在创作的过程当中是需要去平衡的,既要照顾到前端项目开发又要考虑到后端市场和观众的接受度。”比起只考虑前端的创作开发,徐峥提到年轻的创作者要把内容搬上台,尽可能具有前瞻性去评估如何与市场,与观众去交流,通过多维度的评估去最大效用的把控制作成本,以至于将预算挤压到令人“难受”的地步,有时反倒能逼出意想不到的惊喜效果。
在论坛中,他以《爱情神话》为分享案例,和在座的同行们探讨了影视作品中的方言与地域性问题。“这部影片是讲上海话的方言电影,很多朋友虽然听不懂,但也不妨碍他们喜欢,要有更多不同的方言作品,把地域化的作品打通应该成为一种常态。”
在对于影视作品的地域性问题上,他认为,与其说方言限制了观众的接受度,不如说,方言和地域文化成为了影片的特色,只要在作品中让观众看到共情点,影片就能脱颖而出。例如《爱情神话》就是靠着市井的烟火气和鲜明的当代性赢得大家喜爱。他表示,其实大家都会去总结成功项目的经验并去复制,以此类推,在这样较大基数的项目的环境下,总能找到些成功的规律。年轻的创作人在摸索中肯定也会找到一种核心兼具商业和内容表达的方式。
在谈及合作过的青年导演文牧野和邵艺辉时,徐峥说自己是幸运的。两位才华横溢的导演不仅自己完成了剧本,甚至在找到他时已经对接好了摄影师,主动去规划电影表明他们是目标明确的。他表示创作就像装修房子,要在合适的格局里展现才华。而对于有才华的年轻导演来说,他们有自己的独到之处,会想办法在他的创作规划之内给人惊喜,甚至让人觉得更好。
在聊到年轻创作者需要更多自我表达的平台时,他也提到了不同项目要匹配不同的资源,在保证作品的质量前提下,在制作层面去做出更合适的制片格局,这才是让好的作品成为一个好的产品的过程。基于这样的理念,他联合几位导演共办了“金钥匙”创投计划,去筛选更多好的苗子。也是希望年轻导演能在创作道路上少走弯路,能找到合适的匹配资源,顺利让大家看到他们的第一部作品。
据他本人现场透露,《爱情神话》的音乐剧制作目前已经提上了日程,将会在剧作中融入爵士乐的风格,打造和当下音乐剧市场上非常不同的作品。希望能早日在舞台上看到音乐剧的上演,也期待导演能带来的更多优秀影视作品!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