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动态 > 正文

李艳萍:中国杂交水稻香飘马达加斯加

编者按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第三届中国—非洲经贸博览会将于2023年6月29日至7月2日在长沙举行。近年来,在经贸、文化、医疗等方面,湘非合作取得了突出成效。即日起,长沙晚报开设子栏目“湘非•相会”,寻找有代表性的人物,讲述湖南人闯非洲的故事,或者非洲人扎根长沙的故事,通过人物故事展现合作的广度、深度、力度。

李艳萍:中国杂交水稻香飘马达加斯加

长沙晚报掌上长沙6月11日讯(全媒体记者 刘捷萍)因杂交水稻结缘,2008年,中南大学法语专业毕业的李艳萍,第一次踏上马达加斯加的土地。

15年来,作为湖南企业袁氏种业的一员,她在这片土地推广中国杂交水稻,挥洒汗水和青春。她欣喜地看到,杂交水稻香飘马达加斯加,给当地带来实实在在的变化。近日,李艳萍在长沙隆平水稻博物馆接受了记者专访。

困难重重

5月,一片片广袤的稻田里,金黄的稻穗正在收割。这片位于马达加斯加首都塔那那利佛附近的中国杂交水稻高产示范田,迎来新一年的丰收。今年杂交水稻收成非常好,平均每公顷土地能收获7吨水稻。

马达加斯加位于非洲大陆以东、印度洋西部,面积59万平方公里,是非洲第一大岛。

“与很多非洲大陆国家主要种植玉米、木薯等作物不同,马达加斯加有着悠久的水稻种植历史。大米是当地人的第一主食。”李艳萍告诉记者,当地的自然条件也非常适合种植水稻。然而由于缺乏优质的水稻种子和成熟的水稻种植技术,马达加斯加每年都需要从国外进口几十万吨大米。

提高水稻产量,满足国内粮食需求是促进马达加斯加经济发展、提高农业生产水平、改善人民生活的需要。

2006年,在北京举行的中非合作论坛峰会上,中国政府承诺,在3年时间内,为非洲援建10个有特色的农业示范中心。湖南省农科院凭借在杂交水稻技术方面世界领先的科技优势,2007年8月,获批承担“援马达加斯加杂交水稻示范中心”项目,作为援非十大农业示范中心之一率先启动。

湖南农科院引荐了袁氏种业高科技有限公司,共同在马达加斯加推广杂交水稻。

在中国表现良好的杂交水稻,却遇上了不少困难。

“基地位于马义奇镇,虽然距首都只有35公里,但基础设施非常落后。没有自来水,刚开始只能从河里打水,用明矾净化、过滤两天,再烧开才能使用。”

生活上的问题,团队可以克服,可是他们又遇上了另一大阻碍。

马达加斯加官方语言,是法语和马达加斯加语,但当地农民绝大多数只会说马达加斯加语。当李艳萍和同事克服语言障碍,满怀热情地告诉当地人,要帮助他们种植产量可观的杂交水稻时,当地人充斥着“不相信、不理解、不了解”,觉得这是“魔稻”,是不可想象的。

此后,更严峻的技术难题摆在了他们眼前。

当地有一种青蛙,不爱吃害虫,就爱吃水稻;还有一种白鹭,喜欢在田里觅食……

收获满满

“针对这些情况,专家们因地制宜调整方案,最终找到了解决办法。”李艳萍告诉记者,各种困难一点点全部攻克。

经过多年的试验示范和品种选育,团队从几十个杂交水稻品种中,选育出5个马达加斯加本土水稻品种,表现了高产、耐旱、耐淹、抗倒伏、抗病虫等优良特性。2019年,公司与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马达加斯加农业部共同成立了“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非洲分中心”,继续研发新的杂交水稻优质品种和农业技术培训……

杂交水稻在马达加斯加的试种大获成功,平均每公顷产量达到7吨,而当地水稻原本的产量仅有每公顷2.5吨。

2017年的一次水灾,当地的水稻都倒了,只有中国的杂交水稻屹立在那里。

一场场公益杂交水稻种植技术培训在马达加斯加巡回举行,一次次杂交水稻示范田种植成果展示,李艳萍所在的团队让中国杂交水稻在当地逐渐被认识、被接受。

“擦拉贝(Tsarabe) ,擦拉贝(Tsarabe)(马大加斯加语,好的意思)!”基地附近的农民巴比每次见到中国杂交水稻推广专家,都会举起大拇哥连声称赞。种植杂交水稻,让他的生活发生了实实在在的变化:水稻产量提高了,不仅能满足一家人的吃饭需求,还有多余的水稻能够进行售卖。有了钱就能建房子,买手扶拖拉机,供子女读书,改善生活水平……

如今,杂交水稻在马达加斯加这片土地上已有十余年种植历史,累计种植面积达7万多公顷,增产稻谷20多万吨。杂交水稻也被印上了马达加斯加面额最大的20000元纸钞,并被列入国家的发展国策。

“目前马达加斯加已经成为非洲杂交水稻种植面积最大、产量最高的国家,并成为首个实现杂交水稻育种、制种、种植、加工和销售全产业链发展的非洲国家。”李艳萍颇有成就感地说,杂交水稻合作是中马合作的响亮名片

前路漫漫

“袁隆平院士身前对马达加斯加项目非常关心。他希望可以用杂交水稻造福世界各国人民,解决非洲的粮食安全问题。”李艳萍说。

不同于一些国际公司垄断种子资源向发展中国家谋取巨额利润,中国秉承的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

“国家很关心支持我们,及时地给予一些政策上的指导,让我们能够在当地本土化生产种子,培训更多本土的技术人员,从事更多杂交水稻的生产推广。”李艳萍介绍。截至目前,项目在马达加斯加本土化制种累积达500多吨。

为了让更多普通农民能买得起、用得上高产的杂交水稻种子,袁氏种业计划在马达加斯加选址建设更大的育种基地。“新基地规划2000公顷,可年产优质种子5000吨。价格比进口降低30%~40%。”李艳萍算了一笔账,5000吨种子能种植20万公顷,按每公顷增产3吨算,一年能增产60万吨,将弥补马达加斯加粮食缺口。

一粒小小的杂交水稻,改变着马达加斯加,也伴随李艳萍成长。如今她已是袁氏马达加斯加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马达加斯加是我的第二故乡!”李艳萍说,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杂交水稻技术将帮助马达加斯加实现粮食增产增收,甚至可能从现在的粮食进口国转变成出口国。

杂交水稻,受益的不仅是马达加斯加,更是整个非洲!

据省商务厅介绍,截至目前,湖南支持种业企业在非洲16国成功试种杂交水稻,并在11国开展育种、高产示范、规模化种植和技术转让合作,实现杂交水稻商业化。

关键词:


您可能也喜欢这些文章

Copyright   2015-2022 大西洋音箱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沪ICP备2020036824号-2   联系邮箱: 562 66 2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