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下“碳中和林”办场“零碳”展会
本届数字中国建设成果展产生的碳排放量,林地碳汇可抵消
志愿者们种下“共建林”。本报记者 原浩摄
(相关资料图)
数字中国建设成果展碳中和林。本报记者 原浩摄
本报讯(记者 蓝瑜萍)21日,由第六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福州筹委会展览组、建设银行福建省分行与福州市林业局联合主办的“数字中国建设成果展碳中和林”揭牌仪式,在罗源国有林场举行。记者从现场获悉,本届数字中国建设成果展期间产生的二氧化碳,将通过“碳中和林”来吸收中和,进而实现“零碳”办展。
“‘碳中和林’位于林场北际工区,共规划约626亩地,产生的碳汇将全部用于抵消办展中的碳排放。”罗源国有林场副场长梁诗强介绍,这片“碳中和林”自去年开始营林。经测算,该林地未来6年内产生的碳汇量约为1346吨,可抵消为期5天的数字中国建设成果展活动所产生的碳排放量。
走进“碳中和林”,清新绿意扑面而来。记者看到,一排排枫香、木荷迎风而立,葱茏俊秀。入口处的大字挂牌鲜亮显眼,标志着这片林地已正式纳入数字峰会的专属“碳中和林”。
扩“绿”增汇,事实上,前几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已率先尝鲜“零碳”办展。2021年,数字中国建设成果展首次签订零碳办展协议。去年,成果展探索办展新路径,将主动权交给展商和观众,通过邀请展商、观众购买林业碳汇的方式,办出了不一样的展会。
今年,聚焦“绿色办展,助力双碳”,成果展组委会联合建设银行福建省分行,推出了升级版的“成果展碳中和”活动,上线“成果展碳中和”小程序,提供碳排放计算、购林业碳汇、碳中和知识普及等功能,方便公众随时随地了解碳中和,助力碳中和。
其中,参展单位可扫码登录“成果展碳中和”小程序,通过“碳排放计算器”,核算出物料运输、场馆搭建、宣传用品、人员活动等“碳账单”,通过购买碳汇、植树造林,中和展览期间产生的碳排放。
观众也可通过“碳排放计算器”,核算自己观展产生的“碳账单”。成功支付“碳账单”,支持植“数”造林,即可获得一份由数字中国建设峰会组委会秘书处和海峡资源环境交易中心联合颁发的《碳中和证书》。
除了根据“碳足迹”购买碳汇的模式,今年的“成果展碳中和”活动还新增了三大亮点,带来“零碳”逛展新体验——
“捐步数”兑换公益金。参展观众可以通过捐赠步数的方式,积累步数,兑换建设银行福建省分行提供的碳汇公益金,用于购买等额碳汇,用脚步诠释低碳出行、健康生活,用公益播种绿色、播种希望。
免费乘坐“绿色公交”。参会期间,建设银行福建省分行还将推出“绿色出行·助力双碳”免费乘坐公交活动,观众可免费乘坐从闽江世纪广场出发直达成果展现场的专线公交车,通过绿色出行的方式,共同参与碳中和行动。
参与“绿色骑行”活动。成果展会现场,将举办绿色骑行活动,邀请观众沉浸式绿色骑行,在打卡大美福建后,获得的绿色能量可兑换绿植种子,带回家中栽种,一起助力碳中和。
“本届成果展将践行绿色低碳办展理念,贯穿参展、搭建、出行、餐饮等方方面面,全方位、多举措营造绿色低碳的展会氛围。”第六届数字中国建设成果展组委会有关负责人表示,成果展参与人数较多、社会影响较大,绿色低碳办展,既可以提高办展、参展人员的低碳意识,也能带动更多社会主体参与实施碳中和。
作为“双碳”的践行者与引领者,建设银行福建省分行承诺,若成果展展商和观众实际缴纳的碳汇量不足,剩余部分将由建行福建省分行承担,确保本次数字峰会能够达到全面碳中和。
当天揭牌仪式后,与会嘉宾和志愿者还参加了“共建林”植树造林活动,播种下新的绿意。
“成果展碳中和”小程序即将上线,扫码即可体验。(全文共1496字)
关键词: